竹林禪院的創立及簡史

竹林禪院的開山祖師融秋和尚,在上世紀20年代初由北方回到廣州,得到時任國民政府要員及中山大學校長鄒海濱(鄒魯)先生的幫助,於廣州華林寺創辦「華南佛學院」與「佛教救世會」,推動救世事業,講播佛法原理,皈依者八千餘人。

20年代中,因國民政府要取用寺產及加上香港弟子信徒邀法師來港,故融秋和尚在1927年到達香港,跟隨法師來港的還有一批比丘尼及信眾,在她們的協助及資助下,融秋和尚在芙蓉山購入第一塊土地(現浮屠寶殿位置),興建竹林禪院。

融秋和尚與部分跟隨他來港及有份出資建廟比丘尼及信眾,包括茂清、茂常茂顯、茂霞 、茂寬茂法茂雲、茂願等,於1928年組成「曼華堂」,融秋和尚為首任司理人。

融秋和尚及發起人,1932年

竹林禪院在1932年11月23日開光,緊接著得到包括寬慧(茂雲)法師在內的人士協助,建成舊東及西兩幢宿舍,1933年邀請勝林老和尚主持首次開戒,之後於1937及1949年再分別舉行兩次。

1933同戒錄

1938年,竹林禪院成為「中國戰時兒童保育會 - 廣東第一分會」,救援受戰火影響的內地兒童。1953年,竹林禪院倡建義學及孤兒院。1964年,融秋和尚將兩幅土地捐贈予竹林禪院。1971年,竹林禪院以五個地段向政府換地,形成至今超過四十萬呎土地。

1979年,建成新東及西兩幢宿舍,1982年大雄寶殿開光。1991年及2006年分別開光的計有「融秋老和尚紀念堂」和「五百羅漢殿」。

1937同戒錄

2016年開始,竹林禪院在四名俗家人的掌控下,出現嚴重違反慈善信託的管理問題,高等法院於2023年5月30日頒下命令,指令律政司司長以「慈善事業守護者」(parens patriae)身份,介入竹林禪院,香港佛教聯合會於2023年11月15日被任命為竹林禪院(曼華堂)的臨時管理人及司理人,全權管有竹林禪院的資產及管理。

曼華堂比丘尼的改革要求

2017年,曼華堂(竹林禪院)管理混亂,產生許多違反慈善信託原則及佛教教義及傳統的事情,最終由高等法院原訟法庭在2023年5月30日根據香港法例第29章《受託人條例》第57A(b)(ii)條,針對竹林禪院頒下「更隹管理命令」 (HCMP 496/2017 HCA 595/2019...

熱門文章